取卵四个是听医生建议拿去养囊还是冻胚好,看完本文就知道

2024-08-05 14:48:50 编辑图标来源: 阿文 文章浏览量100 浏览

取卵四个应该听取医生建议去养囊,因为通常请看下医生都会根据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胚胎的质量给大家做出做适合的选项,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的,不过养囊是需要要冒一定风险的,如果养不成功,就会导致没有可移植的胚胎,如果养不成囊胚,那么这种胚胎即使移植进去之后,怀孕的几率也会很小,流产的风险也会增高,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能够慎重考虑一下。

取卵四个应该听取医生建议去养囊

取卵四个养囊好还是冻胚好

冷冻胚胎和养囊胚都是保存胚胎的方法,在临床上都是比较常用的,但是很多姐妹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患者取卵4个后是拿去养囊好还是冻胚好,如下:

冷冻胚胎是保存胚胎的方法

1、取卵4个时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保存胚胎,因为医生会根据卵泡数量和质量给大家最合适的意见,通常情况下养囊后移植的成功率会高一些,但冻胚胎后移植的次数会多一些,所以并不能用养囊和冻胚做比较;

2、目前囊胚培养已成为常规技术,并且现在试管医院对于囊胚培养和囊胚冷冻保存技术也十分成熟,其中养囊成功率可高达70%,但是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还是听取医生意见比较好,因为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条件,给出科学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3、当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身体激素水平不达标,子宫内膜不适合移植等,医生就会建议大家进行冷冻胚胎,另外移植鲜胚后还有多余的质量良好的胚胎就可将其冷冻保存。

总体来说,我们并不能用冻胚和养囊来做比较,因为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取卵质量都不一样,所以胚胎保存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还是应该建议一定听取医生意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养囊和冻胚的区别是什么

养囊和冻胚都属于试管婴儿中保存胚胎最常见的方法,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需要冷冻,一般情况下养囊不需要冷冻,而冻胚需要冷冻,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冻胚就是指将胚胎冷冻保存在-196℃的液氮中,等待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合移植的时候进行解冻复苏,以此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而养囊就是指取卵受精后在实验室培养到第3天的胚胎,继续培养5-6天的过程。

养囊不需要冷冻

总之,养囊和冻胚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但是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取卵质量不一样,所以适合的方法也会存在差异,建议大家可根据医嘱选择合适自身的方案,提高受孕成功的几率。

特别声明:

1、本文由全民健康网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及引用,本文永久地址:http://sg.brgivf.com//n19805.html

2、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图标

相关推荐

RELATE

任何药物都有适宜和禁忌人群,强的松也不例外。由于其是激素药,因此当孩子药单上出现了强的松,很多家长就会很慌乱,一是害怕孩子服用后影响身体健康,还有就是担心孩子后期发育问题。那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强的松到底小孩能不能吃,孕妇能不能用,以及不适合吃的人群有哪些等。小孩能否吃强的松强的松小孩子也是可以吃的,这种药不可以长时间的使用,属于一种激素类的药物,如果长时间使用的话,很可能会对身体造

广西妇幼也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是一所建立于1965年1月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爱婴医院。对于打算在该院做检查的患者来说,可以提前通过微信预约,即搜索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关注公众号,输入个人实名信息,然后预约诊疗,当然也可以选择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以免就诊当天早早地就去医院排队等待挂号。广西妇幼历年来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

12细胞胚胎是什么等级,主要得看第三天胚胎的评级怎么样,以及卵裂求的数目,如果是12细胞的话就要看是几级的胚胎,这也就决定着胚胎的碎片率怎么样,所以想知道12细胞胚胎能不能用,是什么等级,那么在这里就可以在文中详细的参考了解到。    到底什么是12细胞胚胎鲜胚只发育到3天的胚胎,医生通常会根据生长速度、卵裂形态、胚细胞碎片及胚的染色体是否正常等仅评级,一般常用A、B、C、D

做试管婴儿吃维生素E的原因主要是维生素E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提高着床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维生素E是一种生育酚,有助孕作用,对孕妇的影响很大,孕妇如果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胎儿死亡或流产现象发生,而且对于做试管婴儿的患者来说,吃维生素e是能够提高成功率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E最好是服用3个月,停1个月,不可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试管婴儿为什么吃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生育酚,有助孕作用,对

交流好孕

GROUP
好孕交流
扫一扫

加入好孕交流群

已经有30000+姐妹加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