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孕不育的医学检查需遵循系统化原则,通常包含基础生理评估与专科检测两大模块。女性需重点关注卵巢储备功能检测,通过性激素六项(FSH、LH、E2、P、PRL、T)配合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其中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能准确评估卵巢库存量。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优先推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若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腹腔镜检查。
男性精液分析需严格遵循WHO第五版标准,涵盖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精子浓度、活力及形态学评估。对于少弱精症患者,建议补充生殖激素检测与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双方共同进行的检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TORCH感染筛查及免疫抗体检测,特别需排除抗精子抗体对受孕的影响。
规范化检查流程解析
初诊阶段建议夫妻共同就诊,由生殖专科医师进行完整病史采集,涵盖月经史、生育史、手术史及家族遗传史。基础体温监测需持续2-3个月经周期,配合排卵试纸使用可提高检测效率。男性精液采集前应严格遵守3-7天禁欲期,避免高温环境与烟酒影响检测准确性。
进阶检查需根据初筛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如宫腔镜探查子宫内膜病变、睾丸穿刺活检评估生精功能。反复流产患者需重点排查凝血功能异常(如抗磷脂综合征)与胚胎染色体问题。所有检查结果应由生殖医学多学科团队综合解读,避免单一指标误判。
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3个月需保持规律作息,女性应记录完整月经周期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干扰激素水平。检查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输卵管造影需避开经期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精液采集需使用专用无菌容器,运输过程应保持37℃恒温并在一小时内送检。
检查后需重点关注异常指标追踪,如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者需复查甲状腺功能全套,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需进行垂体MRI排查微腺瘤。对于确诊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关键指标,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保持适度运动与均衡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