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都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2025-05-26 11:10:04 编辑图标来源: 俏皮喵 文章浏览量39 浏览

最近刷朋友圈总能看到闺蜜们晒的孕检报告,这才发现原来现在年轻人备孕都这么讲究。卫健委2023年数据显示,主动做孕前检查的夫妻较五年前增长68%,但仍有近四成人存在「查不全」「查不准」的情况。记得表姐备孕时查出亚临床甲减,及时治疗后成功怀孕,现在宝宝都上幼儿园了。

备孕做检查能提高受孕概率

一、基础检查项目清单

建档时医生总会先开三大常规:血常规看贫血感染,尿常规查肾脏状况,生化全套评估肝肾功能。去年邻居小王备孕查出轻度贫血,食补三个月指标就正常了。血型检查必须夫妻同查,特别是Rh阴性血的「熊猫血」准妈妈,提前做好预防能避免新生儿溶血。

二、女性专项检查指南

闺蜜小美做妇科B超查出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半年顺利怀孕。激素六项要在月经第2-4天空腹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现在发病率高达5%-10%。去年同学聚会上听说有人备孕两年没动静,最后发现是输卵管堵塞。TCT和HPV筛查建议所有适龄女性都做,30岁前接种宫颈癌疫苗更安心。

三、准爸爸别当甩手掌柜

表哥备孕时查出精子活力不足,戒烟戒酒三个月指标明显好转。精液分析要禁欲3-7天,现在很多医院都有独立取精室。传染病筛查别漏查HIV和梅毒,有个同事查出乙肝携带,及时母婴阻断后宝宝很健康。

四、容易被忽视的加分项

口腔检查特别重要!发小怀孕时智齿发炎差点引发流产。营养门诊不是走过场,营养师给我制定的地中海饮食方案超实用。心理评估能缓解备孕焦虑,去年参加医院的正念备孕课程收获很大。

五、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朋友莉莉觉得年轻不用检查,结果孕期发现甲亢差点保不住孩子。切记孕检≠备孕检查,单位体检很多项目都不包含。建议提前3-6个月检查,给调理留足时间。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备孕门诊,还能用医保报销部分项目。

六、写给未来爸妈的真心话

记得把检查报告装订成册,建档时能省不少事。遇到异常指标别慌,多数问题都能干预。保持规律作息比吃保健品管用,我和老公每天散步半小时,体质明显变好。最后想说,科学备孕不是制造焦虑,而是给宝宝最好的见面礼。

特别声明:

1、本文由全民健康网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及引用,本文永久地址:http://sg.brgivf.com//n53102.html

2、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图标

相关推荐

RELATE

了解新生儿十二个月变化是爸妈必做的一件事,而早了解宝宝每个月的发育口诀,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更好地护理宝宝,新生儿十二个月变化口诀总共包含十二句,分别是一月哭、二月闹、三月认母、四月翻身、五月出牙、六月辅食、七月坐、八月爬、九月睡整夜、十月叫爸妈、十一月站、十二断奶,可以参照新生儿一到十二个月成长顺口溜,来判断自己的宝宝发育情况如何。宝宝十二个月顺口溜宝宝出生后真的是一天一个样,而对于宝宝的护理也要

最近在备孕群里看到不少姐妹在讨论「排卵试纸连续弱阳」的怪现象,特别是那张在社交媒体疯传的「11天弱阳怀孕图」,看得人心里直打鼓。我特意咨询了妇产科医生,还翻遍了近三年的医学期刊,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准妈妈们焦虑的迷思。一、误解的「两道杠」很多人以为排卵试纸和验孕棒一样,强阳就是中奖。其实这俩检测的激素完全不同——排卵试纸测的是促黄体生成素(LH),验孕棒查的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但

最近办公室的小李夫妇愁眉苦脸地找我吐槽:明明体检指标都正常,备孕大半年肚子愣是没动静。其实现在不少年轻夫妻都遇到过类似困扰——工作压力大、外卖吃得多、熬夜成习惯,这些都在悄悄影响生育力。备孕可不是「顺其自然」就能搞定的事,它更像是一场需要精密策划的「生命工程」。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怎么用科学方法给未来的小天使铺好「星光大道」。身体准备三部曲说到备孕,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叶酸,其实这只是基础操作。就像

最近闺蜜小玲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咖啡厅,掏出手机备忘录里列了整整两页的体检项目单,满脸焦虑地问:"这些项目我下周都要查一遍吗?听说有些检查会影响备孕?"看着她黑眼圈都要掉到下巴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很多准爸妈在备孕体检时都踩过同样的坑。根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2023年发布的《孕前保健指南》,备孕体检确实需要讲究策略。先说个让人意外的数据——约35%的备孕夫妻存在过度体检现象,不仅浪费

交流好孕

GROUP
好孕交流
扫一扫

加入好孕交流群

已经有30000+姐妹加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