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孕需要检查的项目,准妈妈和准爸爸们千万别漏掉!

2025-09-24 10:51:19 编辑图标来源: 俏皮喵 文章浏览量89 浏览

闺蜜小陈最近把叶酸都吃了三个月,却迟迟没等到「两道杠」。去生殖科一查才发现,原来她有甲减问题——这个真实案例让很多人意识到,科学备孕不能光靠测排卵。根据2023年《中华妇产科杂志》数据显示,规范孕前检查可使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42%。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备孕必查项目。

备孕检查男方和女方都要做

一、准妈妈专属检查清单

妇科B超要放在首位,不仅能看子宫形态,还能发现像「子宫内膜息肉」这种着床刺客。去年就遇到个案例,李女士备孕两年未果,结果查出1.5cm的黏膜下肌瘤。现在很多医院都配备了高清阴道超声,连输卵管积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千万别小看甲状腺功能检查!现在十个育龄女性就有一个甲功异常。特别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最好控制在2.5mIU/L以下。记得带上老公一起查TORCH四项,弓形虫、风疹这些「隐形杀手」可能藏在生鱼片里。

「很多复发性流产都源于没做凝血功能筛查」北京协和医院张医生提醒,「像抗磷脂综合征现在越来越常见了」。

二、准爸爸也要上心!男性必查项目

别以为备孕只是女方的事!2022年男性健康白皮书显示,超过30%的不孕不育问题出在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必须做全套,除了看精子数量,还要关注畸形率和DNA碎片指数。见过太多男方说「我身体好得很」,结果查出来精子活力还不到20%。

泌尿系统检查要重视,慢性前列腺炎可能让精子「中毒」。建议提前3个月戒烟戒酒——要知道,精子生成周期正好是90天左右。

三、这些检查很多人都漏掉了

口腔检查绝对是个大冷门!孕期牙龈出血可能引发早产,智齿发炎更是要命。建议提前半年处理蛀牙,别像我表姐那样怀孕4个月疼得整夜睡不着。

心理健康评估越来越重要。备孕焦虑量表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千万别硬扛着压力。去年有个研究显示,适度心理咨询能让受孕成功率提升17%。

四、个性化检查要量体裁衣

35岁以上的准妈妈建议加查AMH值,这个卵巢储备功能的「晴雨表」能预判生育力。有家族史的别忘了做基因检测,像地中海贫血在南方地区筛查率已经超过80%。

慢性病患者要重点监控基础病。糖尿病姐妹记得查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的要做24小时动态监测。见过个案例,高血压患者孕前没调整用药,结果20周就出现子痫前期。

五、检查前后的黄金法则

月经干净后3-7天是最佳检查时间,记得穿方便穿脱的衣服。检查前3天别同房,空腹项目要安排在上午。如果查出问题也别慌,现在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同事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成功自然受孕了。

最后提醒大家,备孕检查不是考试,而是给宝宝的第一份保险。保持好心情,该来的总会来。毕竟生孩子就像种花,土壤调理好了,还怕种子不发芽吗?

特别声明:

1、本文由全民健康网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及引用,本文永久地址:http://sg.brgivf.com//n69245.html

2、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图标

相关推荐

RELATE

摸着发烫的额头,备孕中的小美盯着药箱里的退烧药直发愁——这药能不能吃?会不会影响未来宝宝?这种纠结在备孕群体中非常普遍。根据《中华生殖医学杂志》2023年数据显示,约65%的备孕女性在用药选择上存在认知误区。一、备孕期用药的特殊性「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在备孕期格外应验。药物可能通过母体血液影响生殖细胞质量,特别是排卵期前后用药更需谨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药剂科主任王芳指出:「药物半衰期多在24

小陈夫妇最近把「造人计划」提上日程,结果被各种民间偏方搞得晕头转向——婆婆说要每天喝符水,闺蜜推荐用排卵试纸,同事却说要去庙里求子。其实备孕真没这么玄乎,根据2023年《中国生育健康报告》显示,科学备孕能让受孕成功率提高40%以上,这才是现代人该有的打开方式。一、孕前检查别犯拖延症记得我表姐备孕时死活不肯去医院,结果怀孕后查出甲减差点流产。现在三甲医院都有专门的孕前门诊,常规项目包括血常规、传染病

目前在陕西做三代试管婴儿是没有任何的减免政策的。不过对于失独人群,当地政府有出台补贴政策,对农村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城镇家庭一次性补助3万元。同时为了鼓励这部分人再生育,陕西省人口计生部门、卫生部门会提供再生育所需各项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也就是说,失独人群如果准备再要孩子,那么三代试管费用就全由政府支付。陕西三代试管婴儿减免政策陕西不存在三代试管婴儿的减免政策,不过对于失独家庭

近日,国家宣布放开三孩生育政策,用来缓解现在的生育压力,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对此都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来为大家进行详细说明。三孩生育政策的背景和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政策一直以“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为基础。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加剧,中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先后出

交流好孕

GROUP
好孕交流
扫一扫

加入好孕交流群

已经有30000+姐妹加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