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蜜小陈最近把叶酸都吃了三个月,却迟迟没等到「两道杠」。去生殖科一查才发现,原来她有甲减问题——这个真实案例让很多人意识到,科学备孕不能光靠测排卵。根据2023年《中华妇产科杂志》数据显示,规范孕前检查可使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42%。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备孕必查项目。
一、准妈妈专属检查清单
妇科B超要放在首位,不仅能看子宫形态,还能发现像「子宫内膜息肉」这种着床刺客。去年就遇到个案例,李女士备孕两年未果,结果查出1.5cm的黏膜下肌瘤。现在很多医院都配备了高清阴道超声,连输卵管积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千万别小看甲状腺功能检查!现在十个育龄女性就有一个甲功异常。特别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最好控制在2.5mIU/L以下。记得带上老公一起查TORCH四项,弓形虫、风疹这些「隐形杀手」可能藏在生鱼片里。
「很多复发性流产都源于没做凝血功能筛查」北京协和医院张医生提醒,「像抗磷脂综合征现在越来越常见了」。
二、准爸爸也要上心!男性必查项目
别以为备孕只是女方的事!2022年男性健康白皮书显示,超过30%的不孕不育问题出在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必须做全套,除了看精子数量,还要关注畸形率和DNA碎片指数。见过太多男方说「我身体好得很」,结果查出来精子活力还不到20%。
泌尿系统检查要重视,慢性前列腺炎可能让精子「中毒」。建议提前3个月戒烟戒酒——要知道,精子生成周期正好是90天左右。
三、这些检查很多人都漏掉了
口腔检查绝对是个大冷门!孕期牙龈出血可能引发早产,智齿发炎更是要命。建议提前半年处理蛀牙,别像我表姐那样怀孕4个月疼得整夜睡不着。
心理健康评估越来越重要。备孕焦虑量表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千万别硬扛着压力。去年有个研究显示,适度心理咨询能让受孕成功率提升17%。
四、个性化检查要量体裁衣
35岁以上的准妈妈建议加查AMH值,这个卵巢储备功能的「晴雨表」能预判生育力。有家族史的别忘了做基因检测,像地中海贫血在南方地区筛查率已经超过80%。
慢性病患者要重点监控基础病。糖尿病姐妹记得查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的要做24小时动态监测。见过个案例,高血压患者孕前没调整用药,结果20周就出现子痫前期。
五、检查前后的黄金法则
月经干净后3-7天是最佳检查时间,记得穿方便穿脱的衣服。检查前3天别同房,空腹项目要安排在上午。如果查出问题也别慌,现在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同事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成功自然受孕了。
最后提醒大家,备孕检查不是考试,而是给宝宝的第一份保险。保持好心情,该来的总会来。毕竟生孩子就像种花,土壤调理好了,还怕种子不发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