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规范的产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防线。从确认妊娠到分娩前的全程监测,产检时间表不仅帮助准父母系统掌握胎儿发育情况,更能早期识别潜在风险。本文结合《中华医学会围产期保健指南》,梳理孕周关键节点与检查要点,助您安心度过孕期。
一、孕早期(0-12周):奠定健康基础
确认妊娠后,建议在孕6-8周进行首次正式产检。本次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血型鉴定、乙肝五项、HIV抗体检测等基础项目,同时通过B超确认胚胎着床位置及胎心搏动情况。孕11-13周+6天需完成NT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和早期唐氏筛查,结合孕妇年龄、激素水平综合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此阶段还需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医生将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补充检查方案。
二、孕中期(13-27周):系统排畸关键期
孕16-20周进行中期唐氏筛查,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做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孕20-24周安排三维/四维大排畸超声,全面观察胎儿五官、四肢、内脏器官发育状况。孕24-28周需完成妊娠期糖尿病筛查(OGTT试验),通过空腹及服糖后血糖值判断代谢功能。此阶段每4周常规产检一次,重点关注血压、体重增长、宫高腹围等指标,同时建议补充铁剂、钙片预防妊娠贫血和抽筋。
三、孕晚期(28-40周):分娩准备冲刺阶段
孕28周后进入围产期,产检频率增至每2周一次。孕32-34周通过B超评估胎位、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开展胎心监护(NST)观察胎儿宫内状态。孕36周起每周产检,进行GBS筛查(B族链球菌检测)、凝血功能检查,并确定分娩方式。孕38周后需密切监测见红、破水、宫缩等临产征兆,建议提前准备待产包并熟悉就医流程。特别提醒:双胎妊娠、高龄产妇等特殊群体应根据医嘱增加检查频次。
特别注意事项:1. 每次产检需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单;2. 出现头痛、视物模糊、阴道出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3. 建议固定产检医院以保证病历连续性。建议准父母参与孕妇学校课程,学习数胎动、拉玛泽呼吸法等实用技能,为迎接新生命做好全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