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曲唑(Letrozole)作为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最初用于乳腺癌治疗,近年来在生殖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促排卵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过程,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这种雌激素的短暂下降会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促使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最终促进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与传统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相比,来曲唑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其半衰期较短(约45小时),不会长期占据雌激素受体,减少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显示使用来曲唑促排的多胎妊娠率(约3.5%)显著低于克罗米芬(约7.4%),且宫颈黏液质量更好,更有利于自然受孕。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选择。
适用人群与标准化用药方案
来曲唑主要适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明原因不孕症以及需要诱导排卵的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临床用药通常从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每日口服2.5-5mg,连续使用5天。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根据患者体重、卵巢反应等情况调整剂量至7.5mg/天。用药期间需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8-20mm时,会建议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
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禁用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对于存在输卵管堵塞、严重男性因素不育或卵巢功能衰退(AMH<1.1ng/ml)的患者,单纯使用来曲唑促排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需结合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在使用来曲唑促排过程中,患者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约20%的用药者可能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包括潮热(发生率约11%)、头痛(9%)或关节疼痛,这些症状通常可自行缓解。若出现严重腹痛、视力模糊或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其次,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卵泡监测,避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临床数据显示,来曲唑单周期排卵率可达84.3%,临床妊娠率约27.5%。为提高成功率,常与促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或配合人工授精(IUI)技术。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不可自行购药使用,整个治疗方案需在生殖医学专家指导下实施,医生会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后续周期用药方案,并适时建议转为试管婴儿等高级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