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闺蜜小雅备孕时,拿着手机备忘录里记的二十多项检查清单来找我吐槽:「现在生个孩子怎么比考985还难?」这还真不是夸张——国家卫健委2022年数据显示,主动进行孕前检查的夫妻占比刚突破40%,但生殖科门诊量却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这说明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科学备孕可不只是算排卵期那么简单。
一、女性必查的三大「地基工程」
妇科主任王医生常说:「子宫就像宝宝的第一间房,装修不好可不行。」基础妇科检查要重点看有没有阴道炎、宫颈病变这些「装修隐患」。去年有个28岁的姑娘,备孕半年没动静,结果查出重度宫腔粘连,手术后才明白为什么总怀不上。
性激素六项检查最好选月经第2-4天做,这时候数据最「诚实」。现在很多医院都能做AMH检测,花300块就能知道卵巢库存量。记得带上老公一起查甲状腺功能,甲减就像身体里的「慢性毒药」,悄无声息就能影响受孕。
二、男士别当「甩手掌柜」
生殖科李医生见过太多案例:女方检查做全套,男方却觉得「我能吃能喝没问题」。结果一查精液常规,浓度还不到正常值的一半。有个程序员小哥天天熬夜加班,精子活力只有28%,调整作息三个月才达标。
现在精液分析可以网上预约上门取样了,连医院都不用跑。染色体检查虽然要800多,但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特别重要。别心疼这点钱,比起将来可能面对的产检风险,现在检查就是买保险。
三、这些项目要「组团检查」
婚检时查过的传染病也别大意,建议孕前再复查一次。我表姐备孕时查出乙肝病毒携带,及时干预后宝宝出生就打上了免疫球蛋白。TORCH检查最好提前3个月做,万一查出风疹抗体阴性,还有时间补打疫苗。
现在很多私立医院推出了「备孕尊享套餐」,包含30多项检查收费3000-5000不等。不过公立医院走医保能省不少钱,就是需要多跑几次。建议提前做好攻略,别像无头苍蝇似的来回折腾。
四、容易被忽视的「软性准备」
口腔检查很多人会漏掉,但孕期牙龈出血真的能要命。我同事怀孕时智齿发炎,疼得整宿睡不着又不能吃药,最后只能硬扛。营养门诊不是让你吃补品,而是教你怎么把普通饭菜吃出花样。叶酸别光女方吃,男方补充能提高精子质量。
心理评估现在越来越受重视,北京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主动做心理测评的备孕夫妇,孕期焦虑发生率降低40%。备孕不是完成任务,夫妻俩可以一起上孕妇瑜伽课,既锻炼身体又增进感情。
备孕检查就像给未来的宝宝写保证书,查得越细,心里越踏实。不过也别矫枉过正,见过有人月月做输卵管造影,反而搞得内分泌失调。记住:科学备孕要讲究分寸,该查的别偷懒,不必要的也别瞎折腾。毕竟,好心情才是最好的助孕剂。